总结
(1)会话对象
- 会话对象可以跨请求保持某些参数,可以在同一个 Session 实例发出的所有请求之间保持 cookie,会话也可用来为请求方法提供缺省的数据; 会话还可以作为上下文管理器,这样就能确保 with 区块退出后即使发生了异常会话能被关闭;
(2)请求与响应对象
- 任何时候进行了类似
requests.get()
的调用,都在做两件主要的事情,一个是在构建一个 Request 对象, 该对象将被发送到某个服务器请求或查询一些资源,其二是一旦 requests 得到一个从服务器返回的响应就会产生一个 Response 对象。该响应对象包含服务器返回的所有信息,也包含你原来创建的 Request 对象;
(3)使用Prepared Request对象
- 当你从 API 或者会话调用中收到一个 Response 对象时,request 属性其实是使用了 Prepared Request对象。
(4)SSL 证书验证 Requests
- 可以为 HTTPS 请求验证 SSL 证书,就像 web 浏览器一样。verify 默认参数就是true,开启SSL 验证,如果将 verify 设置为 False,则会忽略对 SSL 证书的验证,但是会有警告,需要使用
urllib3.disable_warnings()
;
(5)流式上传
- Requests支持流式上传,允许发送大的数据流或文件而无需先把它们读入内存,要使用流式上传,需要为请求体提供一个类文件对象;
(6)块编码请求
- 当下载大文件时,用
Response.iter_content
或许更方便些。requests.get(url)
默认是下载在内存中的,下载完成才存到硬盘上,可以用Response.iter_content
来边下载边存
(7)POST 多个分块编码的文件
- 使用POST表单提交的方式可以在一个请求中发送多个文件,只需要把文件设到一个元组的列表中;
(8)设置Proxy代理
- 如果需要使用代理,可以通过为任意请求方法提供 proxies 参数来往请求中设置代理,还可以传递用户名和密码;